江苏五分

昆明: 多云 4℃~15℃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昆明主城5G信号全覆盖 推进12个夜经济示范聚集区建设

来源: 昆明信息港    2021-02-03 22:43   字号: [        ]

2月2日,《昆明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1年,昆明主城5G信号全覆盖,将推进12个夜经济示范聚集区建设,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构建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等。

启动武钢昆钢、云南滇金公司和西南铜业异地搬迁

2021年,昆明将做好世界一流“三张牌”昆明文章。全力服务保障乌东德水电站满负荷运行,确保全年发电量增长50%。发挥水电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绿色高载能深加工产业项目和云计算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年内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130座,完成9100辆新能源巡游出租车配套换电站建设,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确保汽车制造业增长10%。

积极争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带动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年内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加快推进中国(云南)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云南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制定出台全面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国际影响力行动计划,推动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发展健康经济,着力延长健康产业链条,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积极争取将云南炼化一体化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启动配套100万吨乙烯装置项目报批。

加快推动武钢昆钢、云南滇金公司和西南铜业异地搬迁,大力发展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推进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确保冶金产业产值达到740亿元。加快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稳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加快建设派拉蒙,华强方特,七彩世界等新业态大型文旅项目为抓手,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加快安宁玉龙湾,寻甸凤龙湾,呈贡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等5个半山酒店项目建设,推进云南民族村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支持疫苗研发和产能扩大

积极推动工业大麻国际产业园建设,新引进30家以上入园企业,大幅提升工业大麻开发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积极引进仿制药落地生产,支持疫苗研发和产能扩大,确保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00亿元。

推动闻泰科技投产达产,加快网龙西南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以上。加快巫家坝、滇池会展中心等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内培外引总部企业8家、新增税收亿元楼宇3幢。

两家企业年内上市 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

今年,昆明力争年内新落地2个全国性会展,吸引6家知名企业入驻会展产业聚集区。探索建设昆明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争取利宝保险、渤海银行年内落地开业,推动云南神农农业、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上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试点场景,重点推进紫光芯云产业园、云南能投数字经济产业园、云大启迪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加强“互联网+协同制造”企业示范培育,力争引进100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打造3-5个区块链示范项目,新认定1-2家数字经济园区,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实现主城区5G信号全覆盖。

研究出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意见和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工作方案,谋划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试点示范。开展关键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重点企业,引进落地3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大力推动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制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创新实施“骨干企业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产业生态圈”模式,加快“孵化园”“配套园”“园中园”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标准化发展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推进12个夜经济示范聚集区建设

实施云南创视界12英寸硅基OLED等100项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设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加快推进昆明农业信息科技园、呈贡信息产业园国家重要产品追溯西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性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稳妥利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发布一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做好项目推介,确保民间投资增长12%以上。

谋划储备地方专项债券需求1000亿元以上,确保争取上级资金200亿元以上,完成土地收储2万亩、供应不少于3万亩,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大盘子”。建立完善项目谋划储备、要素保障、协调推进等工作机制,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建设进度,坚决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安排前期工作经费3亿元以上,实行前期工作经费与项目储备推进挂钩,确保全年新开工30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700项,年度计划投资2880亿元,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300项,计划投资950亿元;重点产业投资项目300项,计划投资1930亿元;前期项目100项。

全面开展消费升级行动,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搭建消费升级平台,持续推进南屏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力争滇池后海、官渡古镇入围省级示范步行街,新增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50家以上,推动“名品一名店一名街”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升夜间消费载体、繁荣夜间消费业态、优化夜间公共服务,重点推进南亚风情第壹城、公园1903等12个夜经济示范项目。

促进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传统消费提质升级。加快培育线上消费,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群电商、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等智慧终端建设。提升服务消费水平,推动养老、家政、托幼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快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举措。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战略重组。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推进茶叶、花卉、橡胶、中药材等6个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和处置问责机制,持续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市属企业债务风险,运用大数据开展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出台《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机制,持续优化开办企业、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纳税等惠民便企事项办理流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持续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培育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30家,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800亿元。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分领域出台扶持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

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

瞄准科技需求和重点产业,重点支持30项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各类企业技术中心40个,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组建昆明细胞创新研究院、昆明国际工业大麻研发中心(研究院)。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实用技术成果300项。

推进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回)昆、企业家队伍培育计划,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继续实施人才“绿卡”、柔性引才用才等制度,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3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选拔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0名。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深化科技攻关“揭榜制”,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建立科技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市场主体创新能力,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力争新增专利申请1.9万件以上、专利授权1万件以上,全社会R&D支出增长12%。

打造昆明现代化都市圈

优化市域发展布局,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格局,引导滇池流域内外协调发展。推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加快昆玉同城化步伐,积极打造昆明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好昆明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五华西北片区+富民”“盘龙双龙片区+空港”“西山+安宁太平新城”“晋宁+度假大渔片区”跨县域联合共建,支持晋宁区、安宁市和嵩明县融入主城一体化发展,力争盘龙区、西山区经济总量双双突破1000亿元。

加快236.1万平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善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及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支持加装电梯、配建停车和充电设施。高标准推进87个集中连片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积极妥善解决“烂尾楼”问题,同步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提升。

全面启动主城区排水管网普查,推动二环内公共排水设施及小区(庭院)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螳螂川河道治理、金汁河综合整治等“下泄、中疏、上截、高蓄”系统工程进度,实施海绵城市建设25平方公里,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形成常态化文明提升机制。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大脑运管中心建设,落实“1+5+X”网格化工作模式,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地铁5号线年内实现“三通”

积极推动渝昆高铁(昆明段)、昆明西客站“站城一体化”项目建设,启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加快实施“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续建昆楚(昆明段)、昆倘、福宜、三清、玉楚(晋宁段)等5条高速公路,启动长水机场至双龙、玉溪(易门)至昆明(晋宁)高速公路建设和三环闭合工程。加快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工程建设,确保5号线年内实现“三通”、争取9号线获批开工建设。

加快东川港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乌东德翻坝运输码头及连接公路落地实施。尽快启动都市核心区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推进罗泊河水库(清水海二期)等水源项目建设,实施新庄水库水源工程、掌鸠河一清水海引水线路连通工程。加快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乡村振兴 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增贫困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巩固成果和完善发展工作,抓好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持续促进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发展。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着力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花卉、林果等“6+2”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创建3个市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区。

坚决保障粮食安全,实施现代化种业提升工程,提升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加强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成新建改建自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10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200公里。实施3万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绿色发展 滇池全湖水质稳定在Ⅳ类

深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压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持续抓好阳宗海、牛栏江、螳螂川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启动市第三水质净化厂尾水(二期)提标、滇池北岸国家湿地、牛栏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完成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二期、市第十四水质净化厂、草海及入湖河口清淤等工程,确保滇池全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在Ⅲ类,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国家和省确定的考核目标,松华坝水库等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强化臭氧、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实施耕地土壤改良和污染防治,加强重点单位监管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推进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攻坚战,完成重金属削减目标。做好医疗废物处置,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落实金沙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确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以上,完成营造林50万亩,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扎实做好美丽县城建设,提升寻甸凤龙湾小镇创建成果,加快安宁温泉小镇、斗南花卉小镇,“云上云”双创小镇、九乡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世界级特色小镇。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争取创建10个省级田园综合体、50个精品示范村、100个美丽乡村。继续打造一批美丽河湖、美丽公路。

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储备体系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大力推行绿色

生活方式,加快推广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开展全民节能、全民节水行动,确保年内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超过6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

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加快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短板,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加快建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储备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开展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持续推动安宁市、东川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5家。

高水平办好“两个大会”

全力服务保障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突出绿色、安全、智慧理念,加快完成生物多样性展览展示项目建设,推进7大城市公园提升改造,积极搭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展示生态昆明、春城花都良好形象。

全力筹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积极举办高水平主题论坛,力争签署一批合作协议,谋划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前沿技术,进一步推动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提质扩容。充分发挥“大外事”对提高城市品质的促进作用,放大“两个大会”溢出效应,系统做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市容环境提质提升工作,促进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人文环境与国际接轨,携手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传播机构主动发声,进一步提升昆明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建设跨境电商展示展销中心

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进实施机遇,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完善外贸发展促进体系,制定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稳定高原特色农产品、磷化工等优势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紧缺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扩大文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力争服务贸易额增长12%以上;深入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跨境电商展示展销中心,确保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0%以上;抓好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市场采购贸易总额突破5亿元。健全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和工贸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劳务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打造多层次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大赋权改革力度,高标准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创新发展,确保完成90%试点任务,新设企业数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大力提升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施规模和运营水平。加快铁路口岸开放和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申报,推进跨境直达运输试点、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开展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申报。加快推进花卉、茶叶等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强力推进“一把手”招商工程,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和一线队伍建设,构建“产业招商组+县区+驻外招商局”三位一体的联动招商工作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三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目标群体,强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补短板招商。全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建立招商引资“一图两库”,实现招商资源和招商项目动态跟踪服务,坚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月协调调度、季联席会办、半年观摩通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专班推进,加快正威国际集团、德和罐头食品25万吨产业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跟踪推进,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5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

改善民生 不出现规模性疫情输入和反弹

坚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7个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云南健康码”查验后通行制度。持续抓好重点人群管控,严格落实“五个管住”要求,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昆人员健康管理,抓好春季和春运期间疫情防控,确保不出现规模性疫情输入和反弹。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加强高风险人群筛查,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有序开展疫苗接种。严格落实集中监管仓制度,对进入我市的所有储存、销售,加工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集中检测消毒,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建立健全“平急一体”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

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

扎实做好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年内新增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5个,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方案,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动社保、医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启动14个县(市)区失能照护服务机构项目改造建设,大力发展社区为老助餐服务,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增加租赁用地有效供给,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0套。切实做好保价稳供工作,加强物价监测预警,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市场供应。

新增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一级高完中各2所

推动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三名”工程,确保年内引进名师50名,新增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一级高完中各2所。持续推进幼儿园“一乡两公办”建设,启动市第二十八中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等项目建设,推进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云南高速铁路技术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9%、93%和96%以上。

加快市二院新院、市三院吴井院区改扩建

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协助推动国家呼吸、心血管病2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昆明,加快市二院新院、市三院吴井院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医保智慧监控平台建设,探索推广“先看病再付费”模式,开展市级第七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确保中心卫生院全部达到“云南省甲级乡镇卫生院”标准。

实施20项文物保护工程

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一刻钟文化圈”建设,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和“城市书房”,全力提升“春城文化节”“春秋十讲”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实施20项文物保护工程,继续推进翠湖片区、龙泉宝云片区、官渡古镇博物馆群落建设,认定公布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打造“春城体育节”“一县(市)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全力提升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网球公开赛、MCC地中海中国(昆明)冠军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昆明信息港 记者上官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