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昆明: 小雨 5℃~12℃
保居民就业

茨坝街道花渔沟社区:订单式培训助居民“家门口”就业

来源: 昆明日报    2021-07-19 15:16   字号: [        ]

86401626628858370

居民学习编织技艺。

“我算是一个比较笨的学生,但我没想过放弃,咬牙坚持学了20多天,已经赶上了大家的步伐。社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也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盘龙区茨坝街道花渔沟社区竹藤编织培训班上,45岁的王成保与其他学员一道埋头学艺。跟以往短暂培训发个结业证自谋出路不同的是,花渔沟社区为期3个月的竹藤编织培训联合云南朴意凡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培训”的模式,培训结束,学员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公司专职或兼职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社区

帮居民实现就业梦想

茨坝街道花渔沟社区既有山区又有城中村,山区农民有就业愿望,城中村拆迁户也想有事情可做。但现实是年龄较大的人员就业难度大,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就业成为居民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当时,辖区苗族小山村小空山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社区想结合小空山居民的特长和兴趣,帮他们拓展就业渠道,小空山苗族同胞善于竹编,我便联系到朴意凡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花渔沟社区党委书记杨正芳说。

第一期培训今年6月初开班,44名学员满怀期待走进社区会议室。每天前来打探、观望的居民络绎不绝,还不断有居民想报名参加培训。

杨正芳告诉记者,把培训班设在社区,就是为了持续跟进,不能让学员松劲,让他们有事情做,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有乐趣才有吸引力,在学习编织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邻里关系更和谐。下一步,要争取企业来社区建厂。

居民

培训带来新的希望

要是没有社区的竹藤编织培训班,32岁的付娟将继续在家相夫教子,改变从她报名参加培训开始,她发现自己竟如此热爱竹藤编织,她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把每一天都变得充实。

培训班里只有4名男学员,王成保便是其中之一。刚开始的3天里,他连头都不会起,无论是老师还是其他学员都怀疑他能否编出一个合格的产品来。又过了3天,王成保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终于交出了一个合格的产品。“我们每编一道工序都要给老师看,不符合标准就拆了重来。刚开始太艰难了,但我不觉得累,大不了别人拆一遍我拆三遍,反复拆了之后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我现在能在编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我需要这份工作,需要这份收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培训结束能留在公司干。”王成保坚定地说。“我想学会以后回丽江老家带着乡亲们一起做,让乡亲们有事做,为改变家乡面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一定要学好。”凡丽红说。

培训班现场,学员埋头编织,时不时相互交流。

企业 

把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竹丝扣瓷,又名瓷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2008年,“竹丝扣瓷”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朴意凡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该工艺引入云南,在锡、银、玻璃等器皿上不断研发创新,同时也在传统手法上变化创新,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产品适用于茶道具、家居用品、酒店用品、旅游产品、礼品等。

竹藤产业的产品以手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能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扶贫的优质项目。

“手工艺越来越稀缺,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公司宁可降低自己的利润,也要把更多的经费补贴给手艺人,为的就是把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云南朴意凡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淞说,培训班自开班以来,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居民的素质素养,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就业愿望,企业有把工厂建在花渔沟辖区范围内的打算,方便居民就地就业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稳定合格的手艺人。(昆明日报 记者罗昆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