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昆明: 小雨 5℃~12℃
保基层运转

昆明:新版村规民约全覆盖 乡村振兴有了新动能

来源: 昆明日报   2021-10-27 10:12   字号: [        ]

42701635269325101

观音山社区居民代表举手表决新修订的村规民约。

64201635269325101

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委会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供图

18021635269325117

观音山社区居民开展乡村环境整治。

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是村(居)民对生产生活、行为举止达成的一种共识和准则,是基层治理中自治、德治、法治的重要体现。2021年昆明市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后,省、市采取集中轮训、完善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强化新一届“两委”班子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而抓好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下简称“一章两约”)集中修订工作,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为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切实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昆明市集中开展了新一轮“一章两约”修订工作,并将“两约”制定修订工作延伸到小组一级。截至9月底,全市1709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一章两约”集中修订,全市91%的村(居)民小组形成了小组一级的“两约”。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不仅让村民能够自觉遵守“软”约束,也填补了德治与法治之间的“真空带”,约出了文明乡风的新气象,打开了基层治理的新局面,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修订村规民约 助推乡风文明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重点在“约”字,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基于这一定位,昆明市将“一章两约”修订完善工作列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对“一章两约”修订完善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修订程序、实施步骤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要针对一些地方“一章两约”内容空泛、群众不易懂、实施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等问题,统筹考虑文明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专项工作以及滇池保护等实际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指导各村(社区)进行修订完善。同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努力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合乎法律规定、承载居民愿望、引导居民树立文明新风的基层自治章程。

昆明市要求各地在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倡导法治引领,把程序到位、内容合法作为目标追求,明确要经过清理评估、征求群众意见、拟定文本草案、提请前置审核、提交审议表决、备案公布等6个步骤,做到步步有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群众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唱主角”。围绕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等,采取结构式、条款式、三字语、顺口溜、山歌民歌等表述形式,以村(社区)为单位修订,做到“一村一约”。同时,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早婚早育、薄养厚葬、攀比炫富、“等靠要”、懒汉行为、家庭暴力、拒绝赡养老人、侵犯妇女、涉黑涉恶、“黄赌毒”等突出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村(居)民小组一级制定的“两约”要与村(社区)一级相互补充,以此推进基层自治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修订过程中,昆明市民政局实行月报制度,以此督促“一章两约”的修订和实施。同时,成立督查组,对各村(社区)、各村(居)民小组修订制定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切实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亮点”,确保新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合民意。

截至目前,全市1709个村(社区)均已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一章两约”,所辖村(居)民小组也普遍制定了“两约”,全市各村(社区)呈现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理井然有序、移风易俗成效明显、道德文明大步向前的良好局面。

新版村规民约 “约”出文明新风尚

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以规立德滋润文明乡风。全市各村(社区)修订的新版“两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村情民意紧密结合,接地气、有生机、易落实,而且体例丰富、形式新颖、易记易行。 

西山区121个社区409个居民小组已全部完成“一章两约”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西山区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公开栏张贴、召集广大社区人员协商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结合社区具体情况及居民需求设立章程及“两约”条款,增加村(居)民认同度。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因靠近滇池,又坐拥观音山、八角亭、云龙寺等文物风景名胜,所以在居民公约第44条中增加了“注重保护重点文物‘观音寺’‘小南海’‘八角亭’‘云龙寺’周围的林木、果园,重点绿化、美化文物区域环境,禁止在保护区域内开山采石、取土、铲草、放牧”等内容。

盘龙区拓东街道明通巷社区在修订居民公约中,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与“健康生活六条新风尚”相关内容,增加了 “爱国卫生靠大家,六条新风齐来倡”“节约风气见文明,公勺公筷进人心”以及 “疫情防控责任重,全民齐心共行动”等内容。同时,细化对老人与儿童的关怀、照顾,强调家庭责任,促进邻里关系。居民公约中新增“邻里团结讲礼貌,敬老爱幼夫妻和;关心关爱下一代,祖国花朵少年强”条款。此外,呼吁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新增了“节能减排不可少,低碳绿色出行好;保护绿化讲卫生,垃圾分类不乱扔”等内容;通过新增“祭祀焚烧不可行,绿水青山福子孙”,号召居民自觉摒弃传统殡葬、祭扫陋习,争做文明市民,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安宁市将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移风易俗、婚育新风、厚养薄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县街街道鸣矣河村委会围绕村庄规划拥挤、宅基地紧张的情况,制定了建房管理规定和侵占道路处理规定;禄脿街道艾家营村委会将大力提倡婚事新办,抵制索取“天价彩礼”等违反公序良俗行为列入村规民约;八街街道凤仪村委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村规民约中,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大力整治聚众赌博、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形成了具有凤仪特色的村规民约。

城乡群众自我履约践约正蔚然成风

“讲卫生,好习惯,村庄环境大家爱;门前净,三包制,垃圾杂物分分类;道路畅,村整洁,私搭乱建要杜绝……”一大早,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委会的乡村大喇叭播放的村规民约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斑驳的古民宅前,开着山茶花、海棠花、杜鹃花、灯笼花。村里将巷道分类美化绿化,打造花巷,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在雁塔村的照壁上,土黄色的墙面上,156个字的村规民约时刻提醒村民注意环境卫生,争做文明村民。村民张大妈说:“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特别好,整个村被花香包围,游客特别多,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没有一户乱扔垃圾,邻里之间友善相处,相亲相爱犹如家人……”这是雁塔村村民发自肺腑道出修订村规民约后享受到的成果。

雁塔村拥有千亩梨园和慈云古寺,风光秀丽,生态良好,是昆明周边一个历史形态保留较为完好的小村落,也是昆明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合作实施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示范村项目实验村之一。从2020年4月起,雁塔村因地制宜,整合各种资金1200多万元,盘活土地资源,依托村庄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土地资源,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花巷”品牌,结合村庄风貌提升工程,将村内的巷道分类美化绿化,打造“一巷一花、一巷一景”,以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现已组织实施村级项目16个,新建道路6公里,打造花巷10条,修复老宅1100平方米,修缮综合服务中心2幢1500平方米。

“村子富起来了,生活应该更文明。”雁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刚介绍,雁塔村将村民新建房屋须退让主次干道1—3米写入村规民约。

“过去村民对退让距离可是寸土必争;如今,还没有村民违约。”他笑着说。

这套新版村规民约还管住了铺张浪费的红白事。曾经,雁塔村一场白事的“标配”是这样的:大摆50—60桌酒席,一摆就是3天……“一场丧事至少要花四五万元,多的要花六七万元。”赵刚说。

如今,在雁塔村,凡村里有嫁娶事宜,均由村委会成立的餐饮服务队承办,每桌饭菜不得超过村委会规定的标准。简办丧事也取得了成效,谁家有丧事,由红白理事会统一协调办理,不再跳花鼓、吹唢呐、燃放鞭炮,酒席桌数也降为20桌左右,全村形成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风尚。

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上、印在墙上,更融进村里群众的心里。全市各村(社区)施行新版村规民约以来,村里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村里矛盾纠纷大为减少,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歪风邪气得到有效遏制,家庭卸下了“人情包袱”,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现在大家都干劲十足。

村规民约“管”住了歪风邪气,“约”出了一团和气。不仅调动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也调动了村民遵规守约的主动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提升村民行为标准、化解村内矛盾纠纷、实现和谐稳定的有效载体,城乡群众自我履约践约正蔚然成风。(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通讯员彭伟 海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