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昆明: 晴 5℃~10℃
当前位置: 江苏五分/昆明要闻
昆明要闻

昆明:“小家”美满 “大家”幸福

来源: 昆明日报    2021-11-19 07:56   字号: [        ]

上午9时,家住五华区初地巷15号的视力残疾人吴凤仙拄着盲杖,和另一位视力残疾人相互搀扶着走出了单元门。一边仔细聆听着盲杖在地上敲出“叮叮”声,一边踩着脚下新修的盲道一步一步地向前迈步,她们俩要前往社区办理手续,然后再去买菜。已经81岁的吴凤仙,过去可不敢走那么远。她们所居住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盲道修到了单元门口,部分陡梯改造为缓坡,出门比以前方便多了。

中午11时30分,年过八旬的陈阿姨已经早早来到盘龙区东华路社区新建的“三块三伙食团”门口。这里12时开餐,每顿饭有10个菜,只要3.3元,方便了社区数百位老人就餐。通过新建,宽敞明亮的食堂由原来的不足5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大家在这里聊天、聚会、学习,欢快地聚餐。

下午2时,官渡区佴家湾社区散热器厂宿舍区内传来阵阵的京剧伴奏声,一群票友在小区内新建的舞台上,享受着“国粹”带来的快乐。小区的改造,让他们有了一个大舞台,后方墙上彩绘的一个个京剧脸谱,折射着他们追求爱好的梦想……

昆明通过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一个个小区的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窄”到“宽”、楼道由“乱”到“齐”、绿化由“粗”到“精”,焕然一新的小区,让居民的幸福感“原地飞起”。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越来越多“饱经风霜”的小区正焕然一新。

每天回家,心里都亮堂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为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2019年以来昆明市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通过老旧小区的改造,来推动功能升级,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能否答好、答对,答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实现以“新”换“心”,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水平。

为全面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昆明持续在工作机制、社区服务、共享共建等方面探索创新,通过试点,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共同缔造”,从“传统物业”到“智慧社区”,从“粗放式”管理到“清单式”管理等多个转变。

初地巷15号小区是五华区的试点小区。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小区内道路破损严重,建筑物墙面剥落,地下管道常年失修,空中线网杂乱不堪;不但没有绿化设施,连公共区域都堆满了杂物,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地下的化粪池也已经用了几十年,由于缺乏清理疏通,导致堵塞,整个小区院落都弥漫着难闻的味道。

听说自家小区要进行改造,居民们都十分期待。小区究竟要改哪些地方?怎么改?社区工作人员首先挨家挨户上门听取大家的改造意见。

“改什么群众说了算、怎么改群众出主意。”圆通社区主任张勇说,小区改造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订单”式改造。从安装路灯到视频监控,从疏通下水道到化粪池改造,从维修屋顶漏水到为老人们安装扶手,甚至墙面刷成哪种颜色,都由住户们投票选定。

“我们这里残障居民和困难群体较多,能不能为我们新修一条盲道,通到家门口。”在第3轮征询意见改造中,小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要求。

考虑到小区实际,五华区为小区专项设计了个性化的改造内容。将盲道建设从公共道路延伸至住户门前,将小区部分陡梯改造为缓坡,增设扶手栏杆,墙边的天然气管道也增装了围栏,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考虑到小区的老年人较多,残障居民出行不便,社区和施工队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量不妨碍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还专门与周边停车场协调,临时打开小区围墙专修了道路,方便他们出行。

居民们一天天感受到小区的变化。更换化粪池,清淘排污管道,曾经弥漫在小区里的臭味消失了;道路平整,台阶改成斜坡,专门铺设的盲道直达单元门口;楼道内墙面也重新刮白,并新装了路灯。这次改造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他们期盼已久的,都改到了心坎上,大家回家心情变得愉悦了。

新建的休息场所,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出行道路平坦了,有了盲道,大家不用再听盲杖敲击水沟盖板及沟缝的声音来辨识道路,每天出入,心里都亮堂多了。

吴凤仙和其他视力残疾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也能够感受到小区里发生的新变化。她们用耳朵聆听周围的美好,用指尖触摸生活的细节,用心灵感受着人情冷暖。

亲戚来串门,有面子了

佴家湾社区散热器厂宿舍区一墙之隔就是繁华的春城路。墙外,鲜花锦簇,是昆明的“名片”;墙内,垃圾遍地,污水外溢,内涝严重。

“墙内墙外,犹如生活在两个世界。” 散热器厂退休职工李阿姨说,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住在这里,曾经是职工们的骄傲。多年前和亲戚朋友说起房子来,他们都羡慕这里位置好、生活便利。可随着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老化,加之周边宽敞明亮的新小区不断涌现,越来越明显的新旧差距让大家原来的心理优越感渐渐消失。小区内环境卫生脏乱差,污水沟堵塞,管网老化,内涝严重,一到雨季到处都积水。每次看看周边新建的那些小区,回来心里就堵得慌。

今年小区被列入官渡区改造计划,居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终于将要告别过去的“困难”生活了。

在改造过程中,官渡区坚持向居民“问需求、问难点、问建议”,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让居民自主决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小区里一群‘票友’,喜爱唱京剧,向我们反映能否在小区里建一个活动空间方便唱戏。”官渡区住建局副局长赵丽平介绍,针对这一特殊需求,在改造中结合小区休闲设施的建设,专门建了一个20余平方米的超大休憩亭。亭子为中式风格设计,在后方的墙面专门进行彩绘设计,打造了一个京剧脸谱墙,这个别具一格的“大舞台”,成了小区改造的最大亮点。

如今小区改造即将完工,道路整洁、枝繁叶茂,再不见垃圾污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小区景观现在就像‘花园’,大家看见这个大舞台,非常新奇,亲戚来串门,太有面子啦。”小区住户李阿姨自豪地说。

三块三食堂,幸福来敲门

东华路社区所属东华小区有60岁以上老人近5000人,80岁以上老人600多人,老年人就餐和日间照料一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虽然小区内有个10年前就建成的“三块三伙食团”,但由于空间较小,已很难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日间照料等各类服务需求。小区被纳入改造名单后,在征求居民意见时,除了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外,老人们迫切希望能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看不到”“难看到”的地方,既包含市政配套设施等基础类改造内容、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的完善类改造内容,也包含丰富公共服务的提升类改造内容,正是昆明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 

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官渡区把“三块三伙食团”提升改造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居民“点单”、街道“派单”、区委领导“接单”的重点项目。通过整合资源,新建了一个两层楼的“智慧食堂”,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10倍,还升级了厨房设施,能开展堂食、预订、配送就餐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10月全新的“三块三伙食团”正式投入使用。从之前的四菜一汤,到如今菜品丰富得让人“大开眼界”。蒸罗非鱼、黑三剁、黄焖鸡腿、炒白菜、洋芋片……丰富的菜品令人目不暇接。

陈阿姨是“三块三伙食团”的老顾客了,从开办之初就在这里用餐。“现在变化实在太大了,虽然搬了新位置,但面积更大,我每天接近饭点时,都提前来这里与老朋友们相聚,就餐,聊天,这里已经成为大家新的老年之家。”陈阿姨兴奋地说。

“我们这些菜都是少油少盐的,爷爷奶奶可以放心吃。如果有特殊需求,如软糯,还可以单独制作。”东华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晓玲说。现在每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超过百人。每顿午餐提供10个菜品,晚餐5个菜品,费用每次只要3.3元。

新的“三块三伙食团”,下一步还将利用二楼的多功能室等场所,针对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义诊、技艺交流、文化娱乐、培训等活动,构建便民惠民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从改造的开始到结束,东华小区的居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新曙光迈出新步伐

“新曙光迈出新步伐,大视野展现大格局”,这是官渡区曙光小区新修大门上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小区改造后的变化。而在一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

曙光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存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出行难、停车难、公共基础设施缺乏、房屋老旧破损等问题,2013年物管公司退出小区后,一直无人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真正惠及民生。”曙光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推进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社区依托“红色物业”资源,带领居民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及管理办法。

在启动改造的同时,社区党委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引入3家“红色物业”进驻,实行分片区管理的竞争机制,促进物业服务长效性发展。

“红色物业”引入后,小区还从“硬件”“软件”方面进行双提升,特别是打造“一刻百姓生活服务圈”服务体系。将收回的门房值班室,改造成为服务辖区老年人的便民服务点。新增的11间300平方米曙光社区用房,改建为爱心洗衣房、惠民美发室、暖心改衣铺、红色物业维修站、便民小超市、健康小屋、茶余饭后书屋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隔墙。

在这里,惠民理发只要5元钱,健康小屋可为居民提供体检服务,洗衣房方便大家洗大件衣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党群服务中心,还引入了法官工作室、微法庭……小区居民“足不出区”就可享受各类便捷方便的服务及政策咨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居民居住水平方面,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助力、强化居民自治”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曙光模式”。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昆明将计划实施89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1.4万户,4344栋楼,997个小区,力争到2024年提前完成任务,实现全市范围内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昆明日报 记者 吴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