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昆明: 小雨 5℃~12℃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昆明已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759家

来源: 昆明日报 ;  2021-12-20 15:33   字号: [        ]

日前,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2家,形成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创新体系。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着力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新增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新产品研发、申请国家专利、制定行业(国家)标准、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一半以上,已成为全市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源泉。

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强化企业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建设,组织开展了昆明市2021年度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经推荐、审核等程序,云设集团公司、云南农垦集团、云铁集团等20家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同时还开展了449家昆明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

为了支持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全市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今年,共补助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等32个技术改造项目2009万元;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脑卒中1类天然药物曲札茋苷原料和注射剂研发等24个技术创新项目954万元。对新认定为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给予补助资金100万元;对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昆明明超电缆有限公司等39个省级创新平台补助资金合计1560万元;对新获得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云南凯瑞特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57户企业补助1140万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00项,新增各级企业创新平台50个;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抓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我市工业产品提质增效。同时做好“质量强市”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报道

云设集团公司

用设计搭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庄严大气的云南省委机关办公楼、现代都市气息浓厚的昆明恒隆广场、充满民族特色风情的昆明洲际酒店……这些昆明人熟悉的建筑,都由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而成。“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该公司副总经理邓宏旭说。作为国内最早成立承担民用与工业项目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院之一,自成立以来,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完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成为云南省勘察设计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资质范围覆盖建筑、市政、轻纺等八大行业。邓宏旭介绍,近年来,科技创新上升到新高度,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政策鼓励、开放式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为思路,一方面,把研究人员分流到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将技术创新与生产设计巧妙融合,形成“研发中心+生产部门专业化创新研发分中心+生产研发”的三级研发架构,搭建大协作、网络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在生产部门专门成立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和企业传统优势的岩土工程、减隔震、装配式建筑等研究分中心,各专项研究分中心实行“揭榜挂帅”制度,由各生产部门提出意愿、资源和支持措施,经集团综合评价后确定牵头组建的生产部门。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研发协调系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勘察设计、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通过整合设计资源,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提升各级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企业成果不断转化。以防震抗震为例,该公司研究开展自适应、高性能减隔震控制体系及其相关设计理论,与国外同类比较,形成10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其中,首次实现可浇筑式高承载力隔震支座生产,提升支座生产效果,降低成本约30%,设计压应力和极限承载应力也大大提高,突破了传统橡胶类隔震装置单位承载力不足的技术瓶颈。目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减隔震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成为29 家入选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的设计院之一。 

顺应趋势,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的重点。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了智慧韧性城乡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纳入各类建筑数据,受重力等质量指标一目了然,经过系统评估,实时掌握房屋高度、是否减隔震等情况,传统工程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数字化成果,最大程度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遍布国内外多个地区,获科技进步类奖项 41 项。在烟草工程领域,烟草建筑设计水平全国领先;在地域特色建筑设计领域,连续多年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在生态环保领域,是全省温和地区绿色建筑标准制订者、两污治理设计者。2020年该公司业务收入 16.83亿元,研发投入近8000万元。邓宏旭表示,企业将用好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做精设计、研发的同时 ,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助力昆明打造新型数字智慧城市。(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报道

云南农垦集团

技术创新渐成转型升级新引擎

2017年销售各类生产线等技术创新成果实现销售收入715.22万元,2018年达857.44万元,2019年达931.91万元……近年来,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农垦技术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围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装备的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农垦集团”)转型升级,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构建云南农垦集团2.0战略规划的新引擎。

云南农垦集团2.0战略规划是指,到2022年实现“6111”战略目标,即集团资产超过6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超过10亿元;产业布局方面,在橡胶、粮油、甘蔗、茶叶、咖啡、果蔬、花卉等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均有布局,且在各产业均有位列区域前三的龙头企业;品牌打造方面,推进农业相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6个国内知名的产品品牌,1个以上有较高美誉度的世界品牌;打造2家以上主板上市公司,并获得较好的海外征信,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促进国内外资本合作的平台、资源的证券化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平台。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农垦技术中心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下,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为主线,在粮油、蔗糖、咖啡、茶叶、花卉、果蔬等领域进行宽领域、大范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先后完成并通过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达350 余项。其中,获省级、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分别达60余项和70余项,拥有专利(或著作权等)54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16项。特别是在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高原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两个专业领域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 

农垦技术中心是由云南农垦集团出资成立的研发机构,成立于2016年。据农垦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技术中心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所有权,特别在茶叶静电除杂机、茶叶精制生产线、咖啡鲜果初加工生产线、玫瑰花瓣初精分选成套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在国内居先进水平;茶叶静电除杂技术等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目前,农垦技术中心在上述领域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茶叶精制生产线当前市场占有率为85%,预计3—5年市场占有率达90%—95%;咖啡鲜果加工生产线当前市场占有率为75%,预计3—5年市场占有率达85%—90%;食用玫瑰花瓣分选成套设备当前市场占有率为100%,预计3—5年市场占有率保持100%。

从经济效益看,农垦技术中心先后取得了普洱茶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玫瑰加工生产线等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2017 年销售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等实现销售收入715.22万元,2018年达857.44万元,2019年达931.91万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仍达377.4万元。 

农垦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从中长期看,农垦技术中心将根据云南农垦集团要求,整合技术引领发展,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模式,构建国际化学者研究联盟;以科技为引擎,为农垦集团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全面助推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产业新发展贡献农垦力量。 (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云铁集团

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云铁集团前身为云南省铁路总公司,2016年成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长期从事全省铁路和公路事业建设工作,具有云南省唯一的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先后多次获“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称号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云南省优质工程等工程奖。

2017年6月,云铁集团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坚持以铁路、桥隧施工技术为核心,紧密结合重点项目、高新难项目和建筑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和“四新”技术开展研究,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工程,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临近既有线桥梁施工时,考虑到施工临近电气化干线铁路对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有特殊的要求,往往采用转体施工,但在云南可借鉴的成果经验很少,因此开展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云铁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在蒙自绕城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中,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课题研究,仅用时6个月,成功完成云南省首座高速公路跨铁路桥梁转体,将铁路施工和维修预留时间由1080分钟缩短为45分钟,减少支付运输补偿费621万元,缩短工期3个月,节约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120万元。

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创新只是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之一。近几年,依托企业技术中心,云铁集团累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拥有各类省部级施工工法3项,企业级工法10余项。2019年,该中心还获得了“昆明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企业技术中心成立后,我们还积极与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重点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助力企业科研攻关。”云铁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说,下一步,云铁集团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及体系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科研设计与施工的协同创新。(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报道

声音

云南省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句红兵:

企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被认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意味着企业有完备的研发和人员,投入产出比将大大提高,少走弯路,进而提升生产效率。”云南省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句红兵说。

句红兵表示,近年来昆明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新事业成效显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随着市场竞争激励、劳动力成本提升,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在外部创新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生存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创新被提上了新高度,传统企业纷纷转型,通过组建企业研发团队、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创新力度。

“企业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等的集合。”句红兵举例说,在制造业领域,传统望远镜生产企业由于不注重创新,很多企业被时代浪潮淘汰,利润率越来越低,倒逼企业加强创新意识。以昆明凯翔光学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虽然规模不大,但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联合国内外设备供应商研发了自动化光学镜片铣磨机等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企业成本也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在创新驱动下,制造业正逐步转型。

开展创新的同时,问题也一并存在。在句红兵看来,和沿海地区相比,昆明企业对市场、政策等的了解和把握滞后,产业发展难以走在前面。针对这些问题,他认为在政策层面,要加大引导力度,出台针对性制度,鼓励企业培养自主人才。同时,多举办论坛等活动,组建产业联盟,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他指出,企业技术中心是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这一载体,业内企业互相借鉴学习,降低成本。“相信在技术创新的带领下,企业能抱团取暖,做大产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力量。(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