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昆明市人民政府 shzypc.net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索引号: 686175779-201905-331255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19-05-30 17:06
名 称: 昆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昆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5-30 17:06 浏览次数:955
字号:[ ]

昆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2月17日在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昆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在困难挑战显著增多的情况下,实现全市经济总体平稳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对照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年完成情况如下:

序号 指标名称 2018年

预期目标 2018年完成

绝对值 增长率

1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10%以上 5206.9亿元 8.4%

2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增长10%以上 —— 5.5%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 2787.4亿元 10%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5.5% 595.6亿元 6.2%

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下降2.9% 下降7%

6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 42988元 8.0%

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 14895元 8.7%

9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增长3%以内 —— 1.7%

10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 3.09%

11 人口自然增长率 增长7.1‰以内 —— 预计6.8‰

上述11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有3项未能完成,分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具体情况为:一是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占我市零售业近40%的汽车类消费同比下降0.8%,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持续推进金融领域防风险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致使政府投资项目和平台公司融资受到较大影响,交通投资下降2.8%,影响全市投资增速;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外需增长放缓,同时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减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工业企业停减产面较大,金融业、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增速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未达预期目标。同时,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研判不足、应对困难挑战办法不多、部分干部担当创新意识不强等也是3项指标未完成的重要原因。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多措并举稳增长。出台稳增长“20条”,成立10个稳增长督查组、13个工业帮扶组、5个经济发展督导服务组做好基层服务指导,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梗阻”,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二是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实施重点项目,36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9%,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7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6%;重点产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5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72项重点前期项目有序推进。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实现20.4%的较快增长,占比升至51.5%。继续巩固消费基础作用,积极推进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2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2%。三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增长1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2.7亿元,增长29.1%。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显著下降。

第二,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启动实施工业攻坚三年行动。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等154个项目落地,滇中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93个项目稳步推进,北方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产业化等103个项目竣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二是打好高质量发展“三张牌”。北汽新能源汽车首车下线,东风云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植物博物馆选址确定,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获得国家支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新认证“三品一标”企业37家、产品123个,蔬菜总产量300.8万吨、外销占比78.2%,鲜切花产量57.6亿枝,农业增加值增长6.3%。三是推动服务业扩量升级。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35.5%。加快文创产业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5%。新认定总部企业21户,保有税收千万元楼宇48栋、亿元楼宇24栋,盘龙区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9.3%。

第三,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一是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整治清理“地条钢”。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02万套,建成2.14万套。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亿元,降低企业成本近500亿元。突出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国有企业风险等工作,政府债务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二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着力解决审批“三多”问题,全市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5202项,累计办理5217万余件,办结率达99.99%,实施政务服务“七办”模式,初步实现“3550”改革目标,全市行政审批要件精简38%、审批时限压缩51%,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7万户。积极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昆煤集团、昆明电缆等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云内动力、产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成为新一轮“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三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昆明,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院士工作站5个,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68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3%(全口径),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8%。

第四,注重统筹协调强基提质,城乡功能品质大幅提升。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初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二是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实施主城区“三旧”改造连片开发23个片区,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049万平米,巫家坝、草海等重点片区开发驶入快车道。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工新建城市道路76条,实施道路整治42项,宜石、武倘寻等13条在建高速全面推进,地铁4号线等5个轨道交通项目有序推进,昆石高速马郎立交建成通车,南二环提升改造提前完工。四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启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复审复查,荣获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农村“七改三清”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0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57件、“五小水利”工程1.4万件,建成美丽乡村626个。

第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落实。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积极开展河(湖)长制相关工作,实施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67个,完成投资23.4亿元,滇池草海水质、外海水质均达到IV类。狠抓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等污染防治,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达到国家二级(良好)标准要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防范新增污染,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快重点区域“五采区”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森林昆明”建设,继续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营造林56万亩、城市绿地373.8公顷。

第六,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国际化水平有效提升。一是加快开放平台建设。获批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功举办第5届南博会暨第25届昆交会。昆明综合保税区引进后谷咖啡等23个项目,新增注册企业38家。二是外贸增长势头强劲。实现进出口总额131.2亿美元,增长67.6%,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三是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新开通昆明至兰卡威、昆明至迪拜等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实现东南亚国家首都直飞全覆盖。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709万人次。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合马拉松赛等赛事影响力逐步增强,成功申办“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与日本高山市缔结国际友城,荣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四是做好招商引资。组建11个产业招商分局和4个驻外招商分局,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157.5亿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增长6.1%。

第七,坚持民生优先普惠共享,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一是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9万人,新增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15个。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新增养老床位3500余张,完成棚户区改造8000套(户),公租房分配11万户。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引进名校10所、名师68名、名校长10名,组建省市名师工作室(坊)38个,新增优质学位1.2万个。累计引进9家医院到昆合作办医,与北京301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建设2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98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昆明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三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统筹投入脱贫攻坚财政资金72.4亿元,全市10.6万贫困人口、211个贫困村标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以内,寻甸县顺利摘帽并获得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东川区、禄劝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并向省级申请贫困退出。

(三)计划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6.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高达97.5%,非油工业增加值仅增长3.9%。新兴产业增长乏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四个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增长4.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增长2.4%。大健康、大文创、大旅游等比较优势产业仍在培育,尚无法对旧动能形成明显替代。投资增长乏力、结构失衡,缺乏百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产业转型升级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工业投资增长3.9%,占比降至10.2%;房地产投资增长9.3%,占比高达52.6%。

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城五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4.8%,呈贡新区、晋宁新区增长潜力未能充分释放,滇中新区引领作用未达预期,开发(度假)区经济主战场作用不够明显。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经济增速普遍靠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下滑,经济承载功能未能有效发挥。2018年,仅安宁市、盘龙区、呈贡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石林县、嵩明县、寻甸县分别仅增长0.3%、0.6%、0.7%。

三是部分民生短板亟需补齐。高质量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依然存在“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卫生设施不足、人才紧缺问题仍然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交通拥堵、停车难、共享单车乱象、占道经营等新矛盾、新问题日趋增多。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滇池入湖河道水质不稳定,源头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二、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和目标建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2019年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从东部外贸重点省市向中西部地区传导,未来对经济运行特别是对企业预期的影响会进一步凸显。从国内看,2019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取向,流动性保持相对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密集出台,将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从省内看,虽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但云南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全省正积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势头稳定向好。从我市看,省委省政府支持昆明发展力度加大,赋予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提速,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能。通过实施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昆明仍处于加快发展、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动力转换的关键期,肩负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既要做大总量又要调优结构的双重挑战。在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外部冲击下趋于显性化,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按照“五个坚持”“六个稳”要求,深化改革强动能,扩大开放增优势,聚力创新促转型,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市发展基础与增长潜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达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三、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确保完成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市上下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必须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不断巩固消费基础作用,增强外贸拉动作用,促进“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稳增长。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实现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安排前期工作经费3亿元,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启动“十四五”重点项目谋划。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69项,年度计划投资2671亿元,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60项,计划投资792亿元;重点产业投资项目324项,计划投资1879亿元;前期项目85项。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力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分口建立项目收益专项债券项目库,争取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增动力”重大项目,坚决杜绝出现开工即停工和半拉子工程。全年新增建设用地2.37万亩,确保项目有地可落。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创新项目投融资渠道,抓住政府专项债发行机遇,做好项目储备申报,为政府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切实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15%以上。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持续放宽民间投资准入,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确保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努力扩大消费市场。一是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做好主城区集贸市场提升整治,改造提升63个、新建扩建14个。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旅游文化餐饮商业街区,扶持“昆明老字号”品牌发展,积极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着力扩大健康养老、科技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等消费新供给,培育壮大信息消费,鼓励引导绿色消费。二是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推进东风广场片区、巫家坝片区、北京路沿线、呈贡新区等片区商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构建以连锁经营和绿色食品流通为主导的城市消费流通网络,推进禄劝、寻甸、东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三是释放重点行业消费潜能。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新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增充电桩2400个、集中式充电站50座、换电站8座。推广使用国VI标准成品油,提高自产成品油销量,规划建设加油站30座。四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完善信息透明、监管有度、惩戒严明的消费市场监管体系。

促进外贸稳步发展。挖掘外贸新增长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一是持续扩大外贸规模。推动高新技术产品、高原特色农产品和成品油、机电、生物制药、磷化工等优势产品出口,力争进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二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认真落实国家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重点培育一批有潜力的文化贸易、服务外包和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云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争取获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力争服务贸易增长15%。三是加快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条件成熟的跨境电商园区开展跨境电商9610直邮业务、1210保税业务,积极引进敦煌网、京东、阿里巴巴等龙头平台(企业)来昆集聚发展,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以上。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落实到位。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为企业降低成本300亿元以上。落实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个税专项附加抵扣等系列政策。降低用能成本,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一般工商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和高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高端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确保交易规模达18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通过经营性用地弥补工业用地成本、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方式,优先满足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和标准货运车型计重收费ETC应用。降低融资成本,深入推进“财园助企贷”工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培育壮大融资担保平台,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落实无还本续贷等支持政策。开展降成本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确保各项降成本政策措施落地。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住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窗口期,强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综合交通网建设。配合推进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公务机候机楼建设等项目,配合开展高铁引入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争取渝昆高铁年内开工,配合推进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威舍至昆明)。加快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等5个在建项目、9号线等5个前期项目。实现昆明绕城高速外环线闭合,力争东格、寻沾(昆明段)高速建成完工,昆倘高速全线开工,完成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及路基改造工程200公里。二是加快能源保障网建设。提速成品油和天然气支线及储气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三是加快水网建设。完成滇中引水二期工程昆明段可研报告编制,续建柴石滩水库灌区工程,继续推进东川轿子山等3件中型水库、寻甸县小河箐等10件小型水源工程,新开工2件小型水库,完成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四是加快信息网建设。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推动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成投产,推进昆明市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探索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五是加快物流网建设。启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速昆明宝象冷链物流、云南新钢综合物流园区等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王家营西、安宁桃花村、空港物流集聚区建设,完善城市配送和供应链体系。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积极调动微观主体主观能动性,培育更多优质企业。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促进公平竞争。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开列政商交往“正面清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家安全感和创业信心,激发优秀企业家精神。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扶持科技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加速培育“四上”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限额以上贸易企业6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0户、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30户。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

(三)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工业攻坚战

坚持把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做大总量和调优存量“两条腿”走路,努力谱写昆明工业发展新篇章。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抓好“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能级。一是支持企业提升改造。着手启动“加快发展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调整退出一批”千企改造工程。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组织实施好昆钢、云铜异地搬迁技改等100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等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持工业经济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二是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竞争力。推动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达产,启动中石油云南二期炼化项目前期工作,促进云天化聚丙烯、异辛烷项目达产增效,加快盛奥石化、见龙投资EPS等配套项目进度,打造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支持云南中烟及复烤烟叶企业扩销促产,推进烟草产业转型发展,巩固提升烟草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加快延伸冶金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本地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水电铝(硅、锂)材精深加工。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加快发展数控机床、3D打印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确保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0%。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科学布局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确保宝能汽车制造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北汽、东风云汽、江铃3个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力争新能源汽车总产能达到30万辆。积极推进云天化集团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云锗高新产业基地、立邦涂料水性涂料等16个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加快昆明高新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滇中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争取在昆明设立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加速做大工业总量。盘活工业存量,大力发展增量,加快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设立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宝能、闻泰科技、南天电子等206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推动云硅智谷、紫光芯云等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新能源整车制造及工程技术中心、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102个工业在建项目,确保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技改、滇中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等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按期竣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二是狠抓企业培育。每个重点产业优选5户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和5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筛选100户以上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的企业作为“小升规”对象,精准施策,重点培育。三是做好企业帮扶解困。完善市、县两级停减产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强化挂钩领导帮扶责任,积极帮助困难企业复产达产,切实降低停减产面。聚焦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土地、环保等实际问题。

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质量,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把园区打造成为工业聚集发展的主战场。一是推动园区产业集聚。支持高新区、经开区、杨林经开区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工业园区或以“一区多园”模式进行托管,支持安宁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打造各具规模特色的重点产业基地,确保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二是持续改善园区硬件条件。加强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对工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支持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重点园区设立贷款风险资金池,撬动银行资金支持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以上。三是更好发挥工业主战场作用。提升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优先保障园区土地供应,结合工业园区产业定位,适时调整产业园区用地规划,不断提高工业用地占比。推动园区资源要素向符合功能定位、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率高的工业项目集中。

(四)着力培育新动能新经济,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三中心两平台”建设,力争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中心、高原特色农业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技术转移合作,力争“昆明·曼德勒科技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引进3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昆明,争取举办高水平金砖国家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论坛和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扩大昆明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和“朋友圈”。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共研发平台,启动实施100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确保引进知名科技服务机构10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增专利申请17000件、专利授权9000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全口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春城计划”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加大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力度,力争引进培养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260人,着力打造科创人才“强磁场”。

发挥大健康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释放倍增效应。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争取省政府出台支持昆明市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扶持政策,尽快积累在全国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以推动国家植物博物馆开工建设为抓手,加快康美(昆明)健康城、爱仁医药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通盈集团“双环铂”等项目建设,实现高端医疗、生物医药、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链全覆盖,力争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三是提升品牌效应。系统开展城市品牌形象宣传营销,策划和组织高端大健康品牌推广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中国健康之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一是不断深化“旅游革命”。一手抓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一手抓旅游转型升级,加快佳龙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增强旅游供给能力,确保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二是坚持文化引领发展。以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为抓手,新建拾翠国际民艺创意园区、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区等6个文创园区,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5%。三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完善金产园区、昆明国际金融小镇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亚洲财富论坛国际财富小镇建设,积极引进周边国家金融机构到昆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加快组建昆明农商行,加快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四是支持发展总部(楼宇)经济。推进巫家坝、西北新城等片区项目建设,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机构,力争新认定总部企业10家以上,新增税收千万元楼宇6幢、亿元楼宇6幢。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性机遇,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建立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发展大数据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广泛应用。二是加快“数字昆明”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用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领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设立区块链发展基金,引进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促进电子政务、跨境贸易、智慧康养等领域实现区块链示范应用场景落地,配合省举办好首届区块链国际论坛。三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呈贡信息产业园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优必选、福建睿思特等项目,积极引进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通信等产业企业,确保信息产业产值增长20%。

(五)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精准施策、稳打稳扎,巩固已有成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三大攻坚战新胜利。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注重关口前移,积极应对各项风险挑战。一是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加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等行业监管,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违法犯罪,集中开展涉金融失信问题专项整治,积极探索建立“防范、摸排、打击、化解”四位一体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二是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全面压实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主体责任,集中可偿债资金、资源,加快偿还存量债务,降低政府债务规模。全面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前置审核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完成政府债务化解刚性任务,确保政府债务只减不增。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实行违法违规融资终生追责,防范化解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三是积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劳资、环保、征地拆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专项化解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项目、不脱帮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实现稳定脱贫。一是保障脱贫质量。确保东川区、禄劝县通过贫困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以实施综合保障扶贫措施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全面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二是增强“造血”能力。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培育,重点推进寻甸县云岭牛、东川区畜牧业、禄劝县中药材等10个特色产业项目。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脱贫户、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脱贫户和贫困户的有效覆盖。实施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落实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完成15万人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证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含公益性岗位)。三是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完善返贫预警,对脱贫农户实施全程动态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贫发生。建立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机制,完成旧房拆除、土地整理和复垦复绿,争取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流转80%以上。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乡村振兴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优先支持摘帽县以及非贫困县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加快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环境问题全面整治。一是深入开展“碧水”保护行动。实施以滇池为重点的“三年攻坚”水环境治理,加快实施第十四水质净化厂、主城西片调蓄池工程等项目。完成滇池和阳宗海二级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关闭或搬迁工作。强化河长制“一河一策”,确保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分别稳定达到IV类和V类,阳宗海水质稳定达到III类以上。抓好滇池、螳螂川、普渡河流域国考不达标断面整治,力争年内主要河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二是深入开展“蓝天”保护行动。重点开展城市扬尘、黄标车淘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加强工地扬尘、裸露地及道路扬尘整治,全力推进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三是深入开展“净土”保护行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源头预防,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完成东川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建设任务。四是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五采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研究出台建设美丽昆明实施意见,加快打造一批“美丽县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加强“一水两污”治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全覆盖,力争建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5%。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0个、各类美丽乡村200个。

(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均衡发展新格局

推动城乡联动、区域互动,加快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不断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知名度。一是优化城市空间规划。深入推进“两规融合”“多规合一”,强化空间管控在城乡建设规划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推动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及早获批。二是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大力推进呈贡核心区、巫家坝、草海、东白沙河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启动11个“三旧”改造连片开发项目,实施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三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四级网格长责任制,落实“1+5+X”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启动建设36条城市道路,完成23项城市道路整治。推进机动车停车泊位扩容工程,力争新增机动车泊位1.2万个,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5%。四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瞄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发展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斗南花卉、嵩明嘉丽泽、安宁温泉等特色小镇建设,争取更多特色小镇获得国家和省级支持。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花卉、蔬菜、中药材等重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确保实现粮食产量10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50万亩、产量300万吨,鲜切花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65亿枝,农业增加值增长6%。二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落实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投资奖励,建设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申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个,申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1个。开工建设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重点农业园区改造升级。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四是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试点经验,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是推动市区融合。逐步实现昆明市与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共谋、规划共绘、基础共建、成果共享”。聚焦滇中新区“533”产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高端装备、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大高端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高端商务和总部经济、商贸及现代物流、旅游和健康服务3大现代服务业集群,高水平打造安宁工业园区、杨林经开区、空港经济区3大千亿级产业园区平台,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为支撑昆明、带动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明晰各自发展定位,加快形成新的县域经济产业支撑体系。支持主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在加快发展中完成调整转型。支持城市功能拓展区加快产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大力推进嵩明、宜良撤县设市工作。支持城市生态涵养区依托资源优势,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争创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东川区、禄劝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搭建改革的“四梁八柱”,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一部手机办事通”,完成“一网四中心”建设。加快出台“容缺审批”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简化土地供应流程,加快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二是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坚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突破口,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谋划对CY集团、昆明机床、昆明电机厂等老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是继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天然气价格、供排水价格、农业水价、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景区门票等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改革,扎实推进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集中推出一批改革措施,扩大公共受惠面。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监管,完善信用“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制度,上线昆明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信易+”应用,加快打造“信用昆明”。

提档升级开放合作。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一是加快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经济圈。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滇中新区建设,引领滇中城市群发展。二是夯实开放平台载体。高效推动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营运,深化跨境物流通道合作,积极引进保税物流、保税贸易、保税服务、加工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一批大项目入驻。持续推进昆明铁路口岸开放申报工作,确保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发展中越、中亚等多式联运国际班列。三是拓展交流领域。提升昆交会、澜湄合作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继续举办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合昆明马拉松等品牌赛事。筹办好第四届昆明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新缔结国际友城1座。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成立“昆明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作为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一把手”招商,加快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全面落实招商项目推进“经理负责制”,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签约项目落地率达50%以上。二是突出抓好工业招商。建立完善涵盖各区域、各产业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确保新增入库储备项目投资规模超过各地工业投资任务的1.5倍。跟踪好浙江路威轮业、五矿稀土、上海鹏珀、南京圣和等制造业大项目,确保工业类项目招商引资占比不低于30%。三是创新方式模式。积极探索“重资本、轻资产”“产业导入、成片开发”“股权招商”“资本+产业”等招商引资新模式,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招商项目和产业链高端的关键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决策。

(八)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稳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抓好十件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着力稳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转移农村劳动力、化解过剩产能行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扩大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确保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持续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创建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5个。

筑牢社会保障网。进一步完善制度、守住底线,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深入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继续开展“两险合并”,实施重点人群生物识别生存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交运、水利领域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深入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启动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床位400张,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抓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优抚安置,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02万套。

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一是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引进名校4所、名师50名、名校长4名。加快教育资源均衡布局,逐步破解城镇挤、农村弱、大班额等瓶颈。加大力度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创建省一级示范幼儿园6所,确保户籍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创建省一级高(完)中2所。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二是提升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做好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作,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建设管理,加快第三批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建设,推进云南省重大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在昆项目,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提升医疗急救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三是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推进第四批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善“文化云”平台,构建省市县乡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公共文化数字管理及服务平台。推进翠湖历史文化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启动“翠湖博物馆群落”建设工作。继续打造昆明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城乡体育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重点打造昆明“春城文化节”、“春城体育节”和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改革、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落实,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